文汇·观众席 | 从科技免费vps挂机宝代理交响中聆听“以人为本”
最佳回答
“免费vps挂机宝代理”文汇·观众席 | 从科技免费vps挂机宝代理交响中聆听“以人为本”
5月7日晚,青年指挥家金郁矿携手北京交响乐团演绎的科技交响乐组曲《交响编码》在上音歌剧院上演。这部作品虽以“生命科学”“纳米技术”“航空航天科技”“人工智能”“量子力学”等深奥的前沿科学理论为创作源泉,但郑阳这位科班出身的青年作曲家给出的音声回答却十分出人意料。在整部作品中,各种高科技的声效探索并未以光怪陆离或晦涩难懂的先锋方式占据主导。相反,它们多作为对通俗易懂音乐语汇的渲染以及对清晰简明结构布局的润饰而存在。
作曲家在这段“交响编码”里至少载入了三段重要信息。其一是表明了科技对于人类和自然而言,始终是一种让两者保持平衡协和的附属与反哺工具。这在第一乐章《万物生长》中就有明确指向。比如于起始处,作曲家运用了包含鸟啼、流水、风鸣等自然之声的预置音效,与随后出现的,由钢琴、长笛、铃钟等乐器仿奏出的人文之“自然”形成了对比呼应,恰当地说明了“人”在不同历史文明阶段试图接近自然、融入自然的理念追求是同一的,而实践路径则应为科技不同而改变。
其二是表明了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对于人类而言,它作为科技产物必须始终遵循以人类为核心主导的作业逻辑与产出体系。一个例证是由花腔女高音参演的第三乐章《太空探秘》。此处,人声与数字电子技术的无缝结合,尤其是电子技术对人声乐句尾音余韵的震荡处理以及对其他部分乐句立体感、空间感的塑造让人记忆犹新。不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属该乐章为演唱家留有大量具有民歌特质的炫技段落,彰显了作曲家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认可。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由人工智能作曲的第四乐章《时空隧道》。据作曲家现场介绍,至少在交响曲这种大型音乐体裁领域,目前AI作曲在完成片段后仍然需要人工的多重控制过程。并且,AI对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音乐风格的模仿已经十分“类人”,但总有种难以言说的怪异,需要人类来不断“手工打磨”。
其三是表明了科技的作用不只是在物质上促动人类生存的进步,通过与艺术的结合更让我们得以重省人之于自然的定位。在第二乐章《微观世界》与第五乐章《量子节拍》中,宏大磅礴的乐队交响所给我们显示的是一场在显微镜下硝烟弥漫的“星球大战”。多维立体合成混响音效通过不同方位的扩音器忽左忽右、忽上忽下掠过耳边,与从后至前不断涌来的交响乐队音效共同对听众的感官形成“饱和打击”。在听觉完满丰腴以致灵魂出鞘的一瞬,越发感慨人类虽能“九天揽月、五洋捉鳖”,但在浩瀚的自然与宇宙面前仍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般微茫。
如若未来,科技、人类与自然三者真如上述三段编码所期盼的那样递进发展,那么当AI时代全面到来时也就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
(作者为上海音乐学院讲师,青年乐评人)
摄影:茅新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