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社会·法治

警惕!胶质瘤成青壮年“vps底板测评隐形杀手”,专家呼吁早诊早治

本报记者 刘少华
2025-05-10 05:16:2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最佳回答

“vps底板测评”警惕!胶质瘤成青壮年“vps底板测评隐形杀手”,专家呼吁早诊早治

在生命最蓬勃的年纪,却被恶性肿瘤悄然侵袭!脑胶质瘤,这一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近年来频频“盯上”青壮年群体,成为威胁年轻生命健康的“隐形杀手”。同济大学附属蓝十字脑科医院(筹)、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特需专家周范民教授呼吁,了解疾病特点、重视早期症状,早诊早治是应对脑胶质瘤的关键。

周范民教授介绍,胶质瘤的发病与基因和环境因素紧密相关。某些遗传疾病,如神经纤维瘤病(I型)和结核性硬化疾病等,会显著增加脑胶质瘤的发病风险 。从年龄分布来看,胶质瘤发病年龄大多在21-50岁之间,31-40岁更是发病高峰期,10岁左右的儿童也较为多见。不同类型的胶质瘤有着各自的好发年龄,星形细胞瘤偏爱壮年,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常见于中年,室管膜瘤在儿童及青年中多发,髓母细胞瘤则大多发生在儿童时期。

由于胶质瘤的早期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很容易被患者忽视。当出现视力模糊、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尽快完善头部检查,排查病因。对于有肿瘤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基因检测是预测胶质瘤发生几率的有效手段。

在治疗方面,脑胶质瘤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切除的原则是在尽可能彻底切除肿瘤、缓解颅内压增高和占位效应、改善神经功能的同时,保护脑重要功能区。手术不仅能获取病理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还能消除占位、降低颅压、减轻神经系统症状 。但由于肿瘤浸润性生长,与脑组织边界不明显,除早期肿瘤小且位置合适者外,一般主张综合治疗,通过手术全切或近全切为放疗和化疗等联合治疗创造条件。

近日,在周范民教授的指导下,6B神经外二科副主任卢云鹤博士团队成功为一位脑胶质瘤“复发”患者实施手术,切除两个病灶,最终病理结果排除胶质瘤,让患者转危为安。

此外,医生提醒,恶性程度高的脑胶质瘤复发率高,手术全切肿瘤的患者需在术后1年内每2-3个月复查一次增强磁共振,术后2-3年内每半年复查一次,术后超过3年则每年复查一次;手术未全切肿瘤的患者复查间隔时间应不超过3个月。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胶质瘤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的关键,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务必及时就医。

(责编:台媒报道朱立伦、侯友宜、柯文哲深夜密会,称 2024 年选举是岛内史上最复杂的一场选举,如何看待此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