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VPs上海小巷里的这些小店,为啥国际浓度这么高

来源: 搜狐中国
2025-05-06 01:22:14

最佳回答

“香港VPs”香港VPs上海小巷里的这些小店,为啥国际浓度这么高

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上海,他们跟着社交平台的“指引”,打卡街头巷尾的小摊、小店留下不一般的旅行记忆……

藏在街头的“网红”小摊

定兴路街头的这家老上海蛋饼摊,每天清晨都会排起长队,队伍里有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铺子前,中英文对照的特色菜单十分醒目。

来自新加坡的小谢一家七口,人手一个蛋饼,吃得格外满足。小谢的外婆,吃完蛋饼,还想尝一尝这摊子里的红豆粽子。

凌晨4时,定兴路6号,70后老板周青贺开始筹备一天的蛋饼生意。新民晚报记者周馨摄

这家蛋饼摊走红海外,得感谢一位不知名的海外游客。几年前,这位背包客偶然品尝后,在网上分享了这份藏在背街小巷的“上海美味”,从此,蛋饼铺子引来了全球吃客。

店主老周笑着说,去年下半年免签政策实施后,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游客明显增多。为了招待好这些远方来客,他每天凌晨 4 点就得开工。

弄堂深处的老字号味道

在上海弄堂的烟火深处,藏着声名远扬的“舒蔡记”。它不仅是本地人的心头好,更是外国友人探寻上海“本帮”风味的必去之处。

舒蔡记的招牌上,写着上海人熟悉的小吃图片来源:公众号“上海黄浦”

舒蔡记的招牌菜饭,做法独特。用煎生煎的锅,加猪油爆炒,米饭粒粒分明、油润喷香,搭配特制配料,香气四溢。老外们围在一旁,眼睛紧紧盯着师傅的一举一动。

而生煎,一面焦黄,一面是绿色的香葱黑色的芝麻,光颜色就是一道风景。一位西班牙游客咬下一口生煎包,汤汁在口中爆开,他竖起大拇指,用刚学会的中文称赞“好吃”。旁边几位日本游客耐心地排队,等着下一锅生煎的出炉。

走进这样的小店,尝地道的上海风味,是不少海外年轻人探索这个城市的方式。

点亮味蕾的深夜食堂

夜幕降临,城市霓虹闪烁,牛 new 寿喜烧门前早已排起长队。这里是东南亚游客的美食天堂。

下午 5 点刚过,等位人群中 60%都是东南亚面孔,泰语、越南语此起彼伏。

牛new寿喜烧吸引很多外籍游客打卡图片来源:公众号“乐活松江”

来自泰国的Somkiat一家是这家店的常客。Somkiat说每次来上海,牛new寿喜烧都是必选项目。“这里不仅好吃,还有泰语菜单,点菜毫无压力。”他笑着展示手中的菜单。

他们一家是跟着社交网络的攻略找来的,对这里的美食和服务赞不绝口。

排队也要“嗦”的顶流

上海小笼哪家最好吃?被网上的美食攻略指路,不少老外来到人民广场附近的莱莱小笼。

无论何时,这里都排着长队,但老外们丝毫不介意。店内有各个国家的食客,都为了这一口小笼包而来。

莱莱小笼外排队的人群图片来源:公众号“黄浦最上海”

莱莱小笼位于天津路上,主打蟹粉馅,再加上属于南京东路旅游区,吸引了不少美食博主探店,成为外籍游客感受上海文化的窗口。

门店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外籍客人占比超 20%,不少韩国客人是被朋友带来的。

小笼上桌,食客们熟练地拿起筷子,先轻轻咬开一个小口,“吸溜”鲜美的汤汁,再一口吞下小笼包。当蟹粉小笼的汤汁在齿间绽放,外国游客对这个城市的好奇,都化作一句:“原来这就是上海的味道。”

从街头蛋饼摊,到弄堂老字号,再到特色餐厅和街角小笼包店,这些藏在“小巷深处”的美食,凭借独特魅力,吸引着全球食客,让世界透过这些美味,读懂了上海的烟火气,感受到这座城市多元包容的文化魅力。

发布于:北京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